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虽然已经独立,但是没有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没有加入联合国,那么他们算不算国家和地区?来盘点一下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家有哪些。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简称“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该地是一个由争议的地区,摩洛哥声称对此地拥有主权。
1975年,西撒哈拉宗主国西班牙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1976年,西班牙撤离西撒哈拉。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瓜签订《西撒哈拉协定》,瓜分西撒哈拉。同年,西撒哈拉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1979年,毛里塔尼亚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毛里塔尼亚撤出后,摩洛哥吞并毛里塔尼亚放弃的领土并占领。上世纪80年代,摩洛哥修建隔离墙,将具有经济意义的地区包围起来。摩洛哥实际控制约西撒哈拉四分之三的地区,西撒哈拉人民武装解放阵线之控制自然条件恶劣的四分之一狭长沙漠地带
现状:共有48个国家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索马里兰共和国
索马里兰共和国位于索马里西北部,濒临亚丁湾,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接壤。目前占有原索马里十八个省中的五个。
索马里兰地区历史上成为“英属索马里兰”,是英国的保护国。1960年该地区独立,与意属索马里兰合并,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1991年索马里中央政权崩溃,索马里民族运动随即控制索马里西北五省,并宣布独立为“索马里兰共和国”。
现状:索马里兰共和国并未获得国际承认。除索马里兰外,索马里还有邦特兰共和国和索马里西南国宣布独立,与宣布建国时间最长的索马里兰一样,这两个“国家”也均未获得国际社会承认。
科索沃共和国
科索沃共和国在南斯拉肚联邦人民共和国时期称为“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位于欧洲东南巴尔干半岛上,与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黑山接壤。
由于位于“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是国际博弈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而且该地区民族冲突、历史问题等,科索沃一直悬而未决。1996年,科索沃解放建立,并向塞尔维亚官员和塞尔维亚人发动攻击,双方战争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3月,美国等北约国家在没有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发动78天的恐袭轰炸。1999年6月,南斯拉夫撤出科索沃地区,实行联合国管辖,五十万国际安全部队进入该地区。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现状:美欧等西方国家在内108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俄罗斯、中国等国尚未承认科索沃未独立主权国家。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北塞浦路斯”,位于塞浦路斯岛北部,控制全岛37%面积的领土。
塞浦路斯岛希腊族占71.8%,土耳其族占9.5%。1959年签订《苏黎世协定》该岛从英国手里,建立塞浦路斯共和国。此后,岛内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冲突不断。1974年,塞浦路斯中央政府发生军事政变,想回归希腊。土耳其以此为借口,出兵塞浦路斯,占据该岛38%的领土。1975年,土耳其控制的北塞浦路斯单方面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联邦。1983年,宣布改称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塞浦路斯岛内除了北塞浦路斯和塞浦路斯外,还有土耳其出兵后,联合国安全部队控制的缓冲区,以及英属基地区。
现状:目前只有土耳其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独立。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也称为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简称“德左”),位于摩尔多瓦境内,德涅斯特河东岸的狭长地带,与摩尔多瓦、乌克兰接壤。
摩尔达维亚及德左共和国国徽对比
▲蒂拉斯波尔街景
▲身着传统服饰的德左妇女
▲位于蒂拉斯波尔的最高苏维埃大楼
▲德涅斯特河远眺
纵观历史,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争霸曾经一度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全球局势陡然生变,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争霸”变为“一超多强”。红旗落地之后,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纷纷走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苏维埃”一词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而宣告消亡。在如今的欧洲,还有一个现实版的苏维埃国家,依然沿袭了苏维埃模式的所有体制和文化,其国旗和国徽等也具有浓厚的苏式风格。
这个孤独而又倔强的苏维埃政权便是德左共和国。德左共和国,全称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亦称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首都为蒂拉斯波尔。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左共和国地处东欧,是一个夹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之间的“国中国”。在苏联解体之前,德左共和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即今摩尔多瓦)的一个省。
在苏联解体之后,摩尔多瓦也像其他东欧国家那样,最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过德左地区却依然坚持共和主义,双方为此爆发战争。最后在俄罗斯的援助和干预之下,德左地区成功从摩尔多瓦中脱离出来,继续保持苏维埃旧制。如今,德左共和国的国旗上依然还有苏联时期的镰刀加锤头,国徽也沿袭了昔日摩尔达维亚的国徽,只是稍有改动。不仅如此,德左共和国依然实行苏联时期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其货币名称也叫做“卢布”。
作为一个“国中之国”,德左共和国的国土面积仅有4400平方公里,大约为北京市面积的四分之一。不过在这片很小的国土之上,依然生活着50万民众,而且他们都坚信苏维埃终将取得胜利。时至今日,“十月革命”纪念日依然是德左共和国的国家法定节日,街头之上矗立着列宁雕像,墙壁上还写满了“团结就是力量”之类的苏式宣传标语。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看起来落后偏僻的小国,在国际上却有着不小的名声,而且还是“恶名”。原来在苏联时代,德左地区便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武器装备储备中心,因此在德左独立建国以后,这里“顺理成章”地成为许多国际军火商进行倒卖活动的贸易中心。所以不少人将德左共和国称之为“军火之国”。
1989年,摩尔多瓦准备与罗马尼亚合并,并将摩尔多瓦语(罗马尼亚语)定位官方语言,德涅斯特地区表示反对,并建立“劳动集体联合委员会”。1990年德涅斯特地区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东岸苏维埃共和国”,随后在1992年爆发“旗帜之战”,遭到多方调停签署停火协议。
俄罗斯维和部队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驻扎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其驻军权,是由俄罗斯、摩尔多瓦两国总统签署的相关协议赋予的,其目的是为了制止该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
201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投票表决作出决议,呼吁俄罗斯把军队自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撤出。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64个国家赞成要求俄罗斯撤军的决议,15个国家投票反对,83个国家弃权。美国、加拿大以及多数欧盟国家都是这一决议的支持者;多数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投了弃权票;叙利亚、委内瑞拉、伊朗、古巴、白俄罗斯等国投了反对票。自称独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也对联合国大会作出的决议进行批评,认为探讨俄罗斯是否应该从此地撤军的问题,应首先考虑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意见。
从诞生之日起,德左共和国就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况且“弱国无外交”,德左共和国因此至今无法获得世界主流国家的承认,只有俄罗斯及其扶持下的小国(如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一些同样身份尴尬的小国家(如纳卡共和国等)愿意承认。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军火市场日益萎靡和周边国家的联合封锁,德左共和国也沦为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不过在乌克兰局势逐渐恶化以后,德左共和国对于俄罗斯的战略地位与日增长,俄罗斯提供的资金和物资援助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不少德左民众而言,未来的美好生活或许并不遥远。
现状:2006年与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互相建立外交关系。
阿布哈兹共和国
阿布哈兹共和国位于黑海和大高加索的脊线之间,濒临黑海东岸,处在一条狭长的滨海低地。
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独立并吞并阿布哈兹,成为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1992年,阿布哈兹境内分离主义者武装翻盘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宣布独立。1994年宣布独立成立主权共和国,遭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反对。2008年,梅德韦杰夫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并建交。
现状:与六个联合国成员国和三个非联合国成员国建交。六个联合国成员国分别是俄罗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瑙鲁、瓦努阿图、图瓦卢。三个非联合国成员国分别是德涅斯特、南奥塞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南奥塞梯共和国
南奥塞梯共和国位于格鲁吉亚北部,曾为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
1990年,格鲁吉亚准备从苏联独立,南奥塞梯宣布成立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脱离格鲁吉亚并入苏联,双方造成冲突。1992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达成《达格梅斯停战协议》,三方维和。此后格鲁吉亚想西方靠拢,实行亲美政策,积极寻求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2008年,南奥塞梯爆发冲突,格鲁吉亚展开军事行动后,俄罗斯进入南奥塞梯,2008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现状:五个联合国成员国和四个非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并建交。五个非联合国成员国分别是俄罗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瑙鲁、图瓦卢。四个非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德涅斯特、阿布哈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西撒哈拉。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位于阿塞拜疆西南,是阿塞拜疆的国中国。纳卡问题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一个死结。亚美尼亚人信仰基督教,俄罗斯和欧洲部分国家偏向亚美尼亚,而地区内伊斯兰国家则支持阿塞拜疆,土耳其一直在该问题上支持阿塞拜疆。
1991,纳卡宣布独立。1992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那卡归属问题爆发武装冲突。1994年阿亚两国达成停火协议。2006年,纳卡地区举行全民公投,确定了首部宪法,并确立为主权国家。
现状:与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涅斯特互相承认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