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
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也走向解体 最终一分为七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北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
普鲁士?从地球上消失了。
从战争到政治动乱,再到简单的国家品牌重塑,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领导人给自己的国家更名。下面,咱们来个小测试,看看你知道这些国家原来的名字吗?
苏联→俄罗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又名苏联)曾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苏联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包括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高度集权的共产主义政府,最终让位给了15个独立国家,如拉脱维亚、乌克兰和俄罗斯。现在,剩下的部分就叫做俄罗斯了。
贝川兰→博茨瓦纳
1885年,英国吞并了这个国家作为其领土之一,给它取名为贝川兰,意思是“茨瓦纳”主要民族的国家。
1966年独立时,它改名为博茨瓦纳。是非洲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波斯→伊朗
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国家的名字都经过了改变,按理说一个国家的名字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包含着历史的沉淀以及全国人民的希望,应该是最好不要乱改变的,但是他们有的国家再改名之后变得更加强悍,成为了一个正面教材,同时也有不少国家在改名之后的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远远不及改名前,历史上就有一个此国改名前威震世界,改名后却一落千丈。这个国家就是伊朗。
波斯是伊朗的一个通用名称,特别是在西方世界,这个名字在历史书甚至圣经里都能找到。
1935年,伊朗政府要求各国使用“伊朗”一词而不是“波斯”,因为“伊朗”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土地”,这是为了表明这个国家不仅仅属于波斯人。
如今伊朗和美国在世界上的关系非常紧张,成美国的眼中钉。虽然伊朗国内拥有非常多的石油资源,但是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的制裁政策导师了很多国家都不敢进口伊朗的石油,伊朗的经济也因此一落千丈,如今美伊局是非常紧张,而这个名字也是丝毫没有内涵以及意思,很多人在看到这个国名的时候都想要知道其历史意义以及解读,但是都无从而知,现在伊朗在世界的存在感相当低,要不是因为和美国的对抗,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会注意到他的。
而伊朗在改名之前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斯,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这个国家的名字,波斯帝国的名声可谓是威震世界,非常的有名气,他也是古代时期最强帝国之一,当时的波斯帝国的国土面积高达16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8000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更重要的是波斯的军事实力非常强,他在战场上战无不胜,面对西方国家的时候毫不手软,打的对方落荒而逃,所以在波斯帝国的几百年的时间内,他凭借着强悍的国力响彻世界,波斯这个就名字也让世界各国颤抖。
但是在1935年的时候,波斯却突然改名伊朗,礼萨·汗皇帝建国之后,直接将波斯这个持续了树百年的老名字抛弃了,而是选择将自己的国名改成伊朗,因为当时波斯帝国对于西方列强来说还是相当刺眼的一个名字,当时波斯的综合国力比不上这些国家,一旦西方国家选择发动战争,他只有亡国的命,所以只好取了这么一个比较低调的名字,在国际上也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并且波斯的意思是被雅利安人灭亡,而伊朗则是雅利安人的意思,这又讨好西方国家的嫌疑。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名字,虽然他们现在可能并没有之前的那么强势,也有的国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依旧挺了过来并且将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势,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原来的国家名字,比如埃及、印度、希腊、中国、希腊、英国等地,就连马其顿这么一个小国家都一直坚持自己最初的名字,现在看来原来的国家古代的名字比较强悍,所以他们的后人依旧会使用原来的名字,这些名字继承下来之后也让这些国家无论历史还是现代都能联系起来,而伊朗现在改完名字之后的发展实在是让感到些许悲哀。
曾经的波斯帝国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高的名声,但是改完名字之后,不仅丢失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整个国家的发展也越来越差,可能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伊朗原来就和波斯,现在的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内的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差,伊朗这个名字一点都不能体现作为伊斯兰教的特点,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名字的改变,才让伊朗成为了现在这样一个一蹶不振的国家,至今的发展都止步不前,他倒不如向马其顿一样坚持自己最初的名字,还能和古代相连接,看出来自己曾经的辉煌。
暹罗→泰国
一千多年前,大部分讲泰语的人开始定居在现在的泰国。但在那时候,它被命名为“暹罗”,它来自于梵语单词“syam”。
1939年,在一次成功的政变后,独裁者Luang Phibunsongkhram将该国改名为泰国。
1945-48年,当他失去权力时,它又被短暂地改回“暹罗”。
黄金海岸→加纳
英国人称之为黄金海岸,部分原因是该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珍贵矿物。
1957年独立时,它的名字改为加纳。
扎伊尔→刚果民主共和国
扎伊尔共和国相当短暂,仅从1971年持续到1997年。
在此之前和之后,该国被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缅甸Burma→Myanmar
在一个军政府用极端暴力镇压了一场政治起义之后,它把缅甸的名字从Burma改为Myanmar,理由是消除殖民地色彩。
当时的改名受到了昂山素季的激烈反对,认为没有经过全民投票就随便更改国名,缺乏正义性。
“前爸爸”英国政府当时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不承认这个名字的改变。
“三明治”群岛→夏威夷
1778年,詹姆斯·库克上尉以他的赞助者之一——“三明治伯爵”的名字命名了它们,并不是因为他在那里吃了一个美味的三明治。
19世纪40年代以后,夏威夷这个本土名称才开始变得更加流行。
埃塞俄比亚
非洲东海岸是一块以前被称为“阿比西尼亚”或“埃塞俄比亚”的土地。
阿比西尼亚是外人最喜欢的名字,但当地人一直称它为埃塞俄比亚。
斯威士兰国改名 人微言轻
斯威士兰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小国,因为缺乏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其在2018年更改国名的事件一直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1968年,斯威士兰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后,成了斯威士兰王国,实行君主制(注意,不是君主立宪制),斯威士兰是南部非洲唯一迄今仍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之一。
虽然国内各种罢工,和要求实行民主制度的政治活动此起彼伏,但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Mswati III)却不以为动。、在2018年4月19日,建国纪念演说(同时也是他50岁生日庆典)中宣布国名斯威士兰王国(The Kingdom of Swaziland)为史瓦蒂尼王国(The Kingdom of eSwatini),但斯威士兰在国际上只是个小角色,因此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性的称其为斯威士兰。
《国家地理》杂志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一直抱怨,原来的Swaziland很容易让人误会是瑞士。
这次改名,并没有让人感到很惊讶,因为在生活中他们一直这么称呼自己。Eswatini是Swaziland对应的当地语言,意思是“斯威士兰的土地”。
宣布改名只是个开始,下一步还要在各种国际组织里按各组织的内部规定逐一申请更名。还要得到国际主流社会及媒体的承认。
科特迪瓦上世纪80年代起就要求国际社会使用其法语名Côte d'Ivoire,而不用意译Ivory Coast。英美加澳等主流英语国家的媒体在21世纪初才逐渐开始主要使用Côte d'Ivoire。
缅甸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将其英文名从Burma改为Myanmar,但是受美缅关系影响,在2011年希拉里访问缅甸开始改善两国关系后,英语国家媒体才开始主要使用Myanmar。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恕不一一列举。
Swaziland报告的时候自称是Eswatini,但是他的识别码是748,748在某些文件的解释里还是Swaziland……
这些国家改名
在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顶天立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在世界范围内一般不发生新建、分立、合并等特殊情况,改国家名称的情况非常少,但是修改国家全称的会有一些,国家全称的改变只能反应其国体政体的改变,其国家名称并没有实质改变。像加拿大由自治改为联邦,但仍然叫加拿大。看看下面这几个国家都是因为什么改国名的。
一、游客太多吃不消“改名”的国家——尼德兰
从2020年起,该国对外宣传徽标改为“尼德兰”,以重塑更积极的国际形象。
游客太多造成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过度旅游。观光客一窝蜂涌入拥有郁金香花田、风车村、国际法庭等景点的这两个省。使拥有85万人口的阿姆斯特丹,去年却接待游客近1900万,导致阿姆斯特丹异常拥挤,并衍生出各种问题。换句话说,改名目的就是因为“荷兰”的旅游发展得太好了。
二、最失败的改名国家——伊朗
在古代,著名的波斯帝国是威震世界的。他们是古代最强大的帝国之一,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陆,波斯帝国数百年间一直强大,其影响力跨越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在1935年,巴列维王朝的开国国君放弃了波斯这个名字,改成了伊朗。虽然伊朗这个名字也很古老,但是萤虫之光岂能同日月争辉,这个名字不足以同波斯二字相提并论。改名之后,伊朗的国际形象似乎是一落千丈,再也难以撑起往日的辉煌,堪称是改名最失败的国家。
三、连做梦都着急改名的国家——白俄罗斯
苏联解体之后,白俄罗斯分裂出去了。老大哥却想着要兄弟一心,明里暗里的与白俄罗斯加强关系,增进感情,还想着要将院墙拆掉。可白俄罗斯觉得单身这些年习惯了。但在国家实力上,又比不过老大哥,所以十分担忧,害怕失去了自己。乌克兰事件后,就像是惊弓之鸟一样,觉得下一个指不定就是自己了,于是非要给自己改国名。将俄字去掉,改成白罗斯,大概就是想要告诉俄罗斯,兄弟归兄弟,但是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更加不能欺负对方。于是,白罗斯就诞生了。
四、不想改被邻居强迫改名的国家——马其顿
马其顿对自己国家的名字十分满意,因为古代有一个马其顿帝国,就算如今的马其顿是一个弹丸小国,曾经的辉煌也可以让他显摆一下。但这样的国名邻居希腊不满意,因为希腊在古代,也是属于马其顿帝国。为免误会,马其顿这个名字必须改。马其顿在那儿硬扛了十多年。希腊软硬兼施,还将马其顿给封死了。最后没办法的马其顿只好妥协,被迫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这回希腊心里才舒服了。
五、用国内人口最多族姓改名的国家——泰国
暹罗[xiān luó],是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意思是皮肤较黑的部族。1949年5月11日泰国把“暹罗”改为“泰”。那么,为啥改为泰国呢?其实主要和泰国内的泰族有关系。根据资料记载,泰国的泰族和中国的傣族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在泰国的30多个民族中,泰族人最多,约占整个国民人口的40%。所以,改名后,人们就选择了用泰国作为国名。
泰国首都改名
泰国内阁2022-02-15日通过皇家学会提案,将曼谷的英文名称从Bangkok正式更改为Krung Thep Maha Nakhon,在泰国各地引发激烈争论。
泰国政府表示,虽然已经更名,Bangkok也会继续使用,同样是被承认的名称。以前叫 "Bangkok",以后要写成 "Krung Thep Maha Nakhon" ——后头再加个括号(Bangkok)。
Bangkok原先只是曼谷的一个区域,2001年开始作为曼谷的英文名称,但泰国人称呼曼谷时不使用Bangkok,而是泰文的音译词Krung Thep Maha Nakhon,有些人将其简称为Krung Thep。
曼谷的泰文原名非常长——Krung Thep Mahanakhon Amon Rattanakosin Mahinthara Ayuthaya Mahadilok Phop Noppharat Ratchathani Burirom Udomratchaniwet Mahasathan Amon Piman Awatan Sathit Sakkathattiya Witsanukam Prasit。是全世界名称最长的首都,1980年代后期,有一支摇滚乐队为曼谷全称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将泰文全称放进歌里,不断重复,以至于后来人人都能传唱。
六、非常有改名意向的国家——菲律宾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希望能更改国名,将“菲律宾”更改为“马哈利卡”,即“贵族”或“自由人”。杜特尔特表示,我们无可奈何地被称为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极具殖民主义色彩。菲律宾改名酝酿已久,理由是原国名为西班牙探险者以当时王储名字Philip命名的,“殖民色彩严重”。
七、内心不强大的国家竟然改首都名——首尔
韩国的首都是首尔。不过在2005年之前,它的名字叫汉城。据说,历史上朝鲜太祖李成桂将都城从开京迁移到了汉阳,并正式将汉阳命名为汉城。粗略算一算,汉城的叫法也延续了六百多年。对于为何将汉城改名首尔,他们觉得一直被称为汉城,很没面子。很容易被误解是中国的一个城市,在当时也很瞧不起中国,所以急着“去中国化”。现在首尔街头,人们已经看不到多少汉字。但历史和文化,仍然与汉字文化圈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名字,往往是一段浓缩的历史。韩国人的困惑和决心,改变的究竟是什么呢?
类似改名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 : 加纳原名黄金海岸 ; 贝宁原名达荷美 ; 津巴布韦原名罗德西亚 ; 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 ; 科特迪瓦原名象牙海岸 ; 博茨瓦纳原名贝专纳 ; 斯威士兰原名巴苏陀兰 ; 马拉维原名尼亚萨兰 ; 塞拉利昂原名塞拉勒窝内 ; 马达加斯加原名马尔加什 ; 斯里兰卡原名锡兰等就不一一述说了 。